|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攀枝花新区打造全球领先的钒钛产业基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07  浏览次数:1240
核心提示:钒钛高新区管辖面积78平方公里,包括3.16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和在技术、产业、服务等层面扩散到周边的拓展区,形成一核、三区、四园

    钒钛高新区管辖面积78平方公里,包括3.16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和在技术、产业、服务等层面扩散到周边的拓展区,形成“一核、三区、四园”的空间格局。“一核”,即以钒钛科技孵化器为核心载体,以钒钛产业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孵化中心、交易中心为支撑的创新发展核。“三区”,即钒钛产业区、新兴产业区、金江综合服务区。“四园”,即钒钛综合利用产业园、金属新材料产业园、节能环保产业园和现代物流园。

  攀枝花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的矿产资源得天独厚,钒、钛储量分别占全国的63%、93%。钒是一种神奇的金属,钢中只要加入百分之几的钒,其韧性、强度和抗腐蚀性就会大大提高;钛被誉为“宇宙金属”和“深海金属”,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等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是名符其实的国家战略资源。

  建市近50年来,攀枝花一直在钒钛磁铁矿资源开发利用上不断拼搏。2013年3月,全国唯一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试验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正式获批建设,标志着攀西战略资源综合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试验区的“核心引擎”—四川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钒钛高新区”),则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增强钒钛产业国际竞争力,助推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支撑四川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带动川滇黔毗邻地区创新发展。

  钒钛高新区自2001年成立以来,不断聚集创新要素,增强创新能力,发展特色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已成为自主创新示范中心和支撑区域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是四川省最具特色、最具潜力的园区之一,是科技含量高、主导产业特色鲜明、集群效益优势突出的高新产业园区,也是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长、产品种类最多的钒钛产业基地。2013年,园区实现营业总收入262.96亿元,工业总产值312.76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率32%。

  如今,钒钛高新区顺势而为,主动把握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向着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目标发起了新一轮冲锋。这个目前国内唯一以钒钛命名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焕发活力,正大踏步向“国家级”迈进。

  13年铸剑工业现代化道路上实现“三级跳”

  攀西地区拥有世界罕见的超大型复杂多金属矿床,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累计探明储量67亿吨,其中铁储量占全国的20%,钒、钛占全国的63%、93%和世界的11%、35%,分别居世界第三位和第一位;伴生的钴、镍、铬、镓、钪等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据国土资源部整装勘查表明,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潜在储量超过200亿吨。

  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攀枝花不仅创造了“象牙微雕钢城”奇迹,并逐步实现从“钢铁经济”向“钒钛经济”的转变,从老工矿基地向生态宜居新城的转变,这座资源型老工业基地再次焕发勃勃生机。

  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2001年3月,钒钛高新区正式设立,当时名称为“四川省攀枝花高耗能工业园区”。2006年,园区经国家发改委审核认定为省级开发区,并更名为“四川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

  名称更改的背后,是产业的调整升级。园区按照攀枝花国家钒钛新材料基地的发展定位,依托攀枝花地区丰富的钒钛资源,着力延伸产业链,打造全球领先的钒钛产业基地。

  钒钛产业是园区的主导产业,是我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长、产品种类最多的钒钛产业基地,钒钛产业集群曾入选“中国产业集群50强”。2013年,钒钛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4.52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55.8%;已成为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的钒产品生产基地;国内规模最大的钛原料供应基地、钛白粉生产基地;国内发展潜力最大的钒钛低(微)合金钢生产基地。

  新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创新驱动上升为国家战略。钒钛高新区作为“中国钒钛之都”的中坚力量,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将钒钛资源优势转化为国家经济优势和战略安全保障的历史重任。

  2013年8月,园区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国内唯一的以钒钛命名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4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园区更名为“四川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再次实现层次的跃升。

  13年铸剑,钒钛高新区在工业现代化道路上实现了“三级跳”,成为攀枝花加快建设中国钒钛之都的主力军、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引擎,以及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动脉。“园区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着力培育发展钒钛、钢铁机械制造等重点优势产业,为推进四川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积极贡献。”钒钛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赵中说。

  创新驱动着力打造千亿元产值园区

  2014年6月30日,钒钛高新区内的攀枝花市天民钛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操作机床加工一件离心泵钛叶轮。“这就是用我们本地生产的海绵钛加工的钛铸件。”该公司副总经理程琦说,随着该公司钛铸件及钛合金型材项目试生产阶段的结束,攀枝花市钛铸件及钛合金型材生产实现“零”突破。该项目填补了攀枝花不能生产钛铸件及钛合金型材的空白,对该市钛产业链延伸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天民钛业具备了年生产2000吨钛铸件及钛合金型材的能力。

  天民钛业是钒钛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目前,钒钛高新区已入驻涉钒涉钛企业140余家,汇聚了攀钢钛业、云钛实业、秉扬科技、金江钛业等一批科技创新的领军企业;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2家,占全市总数的69%,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139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的93%;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29家。其中,攀钢钛业是亚洲最大、技术领先的钛原料生产企业,其海绵钛生产能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其产品金红石钛白粉被誉为国内第一钛白品牌;金江钛业自主设计了单台功率30兆瓦的亚洲首台矩形电炉。

  不仅创新型企业集聚发展,钒钛高新区的创新资源也在加速集聚。近3年,园区大力实施钒钛之光人才工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孵化园建设工程、产学研智力转化工程,不断加大园区产业技术工人吸纳、培训力度,已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平台42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汇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200余人,其中国家级专家57人、创新人才团队8个。

  同时,钒钛高新区专门设立了产学研合作办公室、研究生实习基地和博士后工作站、国家钒钛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与北京钢研总院、中科院过程所、四川大学等5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稳定的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累计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496项,形成技术联合研发、人才联合培养、创新平台联合共建等合作模式。

  为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钒钛高新区建成了1万余平方米的省级钒钛科技企业孵化器,拥有毕业企业24家、在孵企业55家;建成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成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4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其中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入国家试点行列。近两年,钒钛高新区内企业和科研机构承担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6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87项,获得授权专利1032件,占全市的55.9%,其中发明专利202件,占全市的51%。2014年1月,该孵化器经省科技厅认定,成功升级为省级专业型孵化器。

  按照规划,到2017年,钒钛高新区将打造成为千亿元产业园区,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核心产业竞争优势突出、新兴产业及延伸产业集聚效益明显、产业配套完善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打造成为高端要素集聚、创新创业活跃、功能完善、资源利用高效、环境优美、产城融合发展的科技产业新区。

  城乡统筹产城一体化发展格局日益完善

  7月30日一早,钒钛高新区一家企业的供销部经理吴成权开始了一天的工作。12年前,吴成权还是园区附近一个靠种地为生的农民,年收入只有2000多元,如今每月收入5000多元,妻子也在园区做绿化工作。像城里人一样生活,一直是老吴的梦想。

  钒钛高新区建立后,立即将移民的安置、生计问题作为大事提上开发建设日程。为使移民能够“搬得出,住得下,稳得住,能发展”,园区管委会确定了移民搬迁原则:一次规划、分期实施;以农业安置为主;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以集中安置为主,移民工作与金江镇小城镇建设相结合。2002年初,园区完成了《征地移民安置方案》,集中安置地点确定在金江镇立柯村淌皮组、马海达村马店河组,安置地距金江镇约10公里。

  当时,当地不少农民在放下卷起的裤脚时,不免有些担忧。土地被征用了,没有一技之长,怎么找工作?

  2003年,鱼塘村村民邱朝智的两个儿子到园区企业当了工人,他眉飞色舞地说:“我家大儿子一个月挣1600元,就当种一两亩田一年的收入,二儿子每个月还要挣1500元。”在整个金江镇,有2000多名农民最终通过培训走进了园区工厂的大门。

  2005年6月,《攀枝花工业开发新区农民拆迁安置实施方案》出炉,指导思想是将金江镇打造成园区的后勤保障基地;安置原则是“统征、统转、统建、统安”;安置步骤分三期,安置方式为农转非集中安置;安置地选址金江镇阿基鲁小区。

  不久后,一个个安置小区建了起来,不仅环境优美,各种配套设施也很完善,更重要的是,价格也很“温柔”:人均30平方米以内面积每平方米只要450元,即便超过面积,售价也不足市场价的一半。

  按照规划,金江镇依托园区将在“十二五”期间形成人口近10万的产业新城。“不仅要农民有房住并掌握谋生的职业技能,还要使其享受到城市的各项福利。”在赵中看来,“两化”互动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最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钒钛高新区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全域统筹、规划引领,加快打造金江新城,形成产城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园区先后编制完成高新区总体发展规划、工业区及金江城区控规、高新区扩区控规等“七大专项规划”编制,调整修订高新区产业发展及金江镇城区规划,形成了全域覆盖的科学规划体系。

  同时,钒钛高新区按照主城区“一心两轴四片”的带状组团式城市空间布局,全力打造金江新城区,不断发展壮大三产服务业,建成全市领先的中小学校硬件设施,推动辖区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目前,钒钛高新区的工业集中区与金江新城区互为依托、相互支撑,逐步实现“以产兴城、依城促产、产城一体”良性互动。

  区域联动辐射带动川滇黔毗邻地区创新发展

  交通,曾是制约攀枝花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如今,随着京昆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攀枝花机场恢复通航,直飞成都、重庆、北京航线开通;成昆铁路扩能改造攀枝花段开工建设;攀(枝花)大(理)高速公路、攀(枝花)宜(宾)沿江高速公路、丽(江)攀(枝花)遵(义)铁路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攀枝花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

  2013年以来,我省大力实施“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三大发展战略,坚持突出南向发展战略,攀枝花北联川陕,南接云贵,辐射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枢纽作用和战略地位不断凸显。

  攀枝花凭借区位、资源、产业和技术优势,作为其核心功能区的地位日益凸显,是支撑试验区发展的创新高地和核心力量,对国家高新区分布空白地带的方圆300公里的川滇黔毗邻地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发挥强大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从全省范围来看,四川现有4个国家级高新区集中分布于成都周边,处于空白地带的川西南地区以及滇黔毗邻区域迫切需要打造一个更高层次的强劲引擎来带动区域崛起。“地处川滇黔交界地区的钒钛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有利于为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注入新动力,推动攀西试验区加速发展,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为攀西地区在我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中实现次级突破奠定坚实基础。”赵中说。

  按照规划,钒钛高新区将联动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其他产业园区以及华坪、楚雄等周边工业园区,以创新平台共建共享、市场联手拓展、管理模式借鉴交流等方式,探索多园联动、合作开发、协调发展模式,增强带动示范作用,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今后,钒钛高新区将加强与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等国内先进高新区的交流合作,与国内重点科研院所建立需求对接机制;借助攀枝花钒钛(国际)论坛、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平台,通过开展国际科研合作、技术交流等方式,引进研发成果、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

  同时,园区还将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对外交通设施建设,与云南及东南亚国家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布局、企业互动、科技研发等领域开展紧密合作,为攀枝花打造“四川南向开放门户”提供重要支撑。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钒钛高新区已身处打破路径依赖,探索“二次创业”,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关口。园区将通过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动钒钛高新区乃至整个攀枝花加快结构调整,通过“以升促建”,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助推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带动川滇黔毗邻地区创新发展。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