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原盐市场内外交困屡创新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24  来源:中化新网  浏览次数:1829
核心提示: 内需减弱进口激增中化新网讯进入7月下旬,原盐市场价格又创下历史新低。记者7月21日从全国部分大型原盐生产企业了解到,今年以

          内需减弱进口激增

    中化新网讯进入7月下旬,原盐市场价格又创下历史新低。记者7月21日从全国部分大型原盐生产企业了解到,今年以来,国内原盐市场一路走低,仅在短期内出现过小幅上探低位盘整走势,整体处于下跌通道。

    据中盐吉兰泰盐化集团公司综合部经理王德强介绍,今年年初,国内原盐主流平均价为330元(吨价,下同),1~2月原盐市场处于高位盘整阶段。而春节过后不久,行情开始发生逆转,跌幅超过10%。4~5月,在成本压力下,部分原盐生产厂家被迫停产检修,四川、山东等地厂家上调出厂价,原盐市场微幅上探。不过,在市场供应充裕的大环境中,5月末开始,原盐市场再次重挫下行。到7月中旬,价格跌至270元以下,与年初相比下跌幅度接近20%。我国原盐主产地内蒙古、湖南、江西等地区,原盐价格出现了220~240元的低价位,山东地区海盐出厂报价甚至降至180~200元的历史新低。

    据记者了解,原盐市场的走低,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形势严峻,下游两碱企业消费需求减弱,以及国外进口原盐激增等国内外不利因素的夹击。

    王德强告诉记者:“从年初到现在,原盐市场一直处于需求不旺、供应过剩、价格下行的局面,企业生产经营十分困难。目前,我们正在通过优化工艺管理、加强成本控制、以销定产等措施,努力消化越来越大的市场压力。”

    内蒙古科技大学化工学院院长王亚雄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今年以来原盐市场连续走低,首要原因是需求不断减弱。宏观经济走势不乐观,导致下游用盐大户两碱行业需求低迷,原盐消费量大幅减少。作为原盐主要下游产业,纯碱和氯碱行业消耗的原盐量占其总产量的70%左右。但这两个行业近年来一直受到产能严重过剩的困扰,今年更是遭遇了历史上少有的严峻形势。由于两碱行业下游消费主力房地产受国家宏观调控,玻璃、聚氯乙烯、建材等产品需求较往年大幅缩减,今年两碱行业开工率一直不高,仅维持在六至七成,并出现大范围亏损,对原盐消费增长拉动乏力。

    其次是进口量激增。今年前两个月,国内原盐价格维持高位,制盐企业利润颇丰,而两碱行业出现亏损,开始寻求质优价廉的进口盐。进口盐氯化钠含量比国内盐高6%以上,且杂质较少,工艺处理成本更低,市场竞争力高于国内原盐。因此,春节后全国几大碱厂相继停止采购国内原盐,以储备盐和进口盐维持生产,导致国内原盐市场供应过剩加速。据统计,我国原盐产能目前已经达到10050万吨/年,产能相对过剩,完全能够满足国内需求。今年1~5月,我国累计生产原盐2049.9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4.2%;5月,我国原盐产量为613.3万吨,同比下降14.4%。而仅1~4月我国原盐进口量就高达299.18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74.29万吨增长71.66%,进口盐主要来自澳大利亚、智利和墨西哥,预计今年我国原盐进口将创历史新高,对国内原盐市场形成较大拖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制盐企业对下半年市场形势不抱乐观态度。进入7月份,我国北方、华东海盐主产区扒盐工作逐步进入收尾阶段,东北和华南海盐扒盐工作正在进行,新盐开始大批入市,市场投放量将日渐加大,原盐市场供大于求矛盾也会进一步加剧。井矿盐方面,目前国内大部分井矿盐企业装置开工正常,局部地区下游两碱行业压价情况较重,盐企受制成本抵触低价出货。湖盐方面,多数盐企采取以销定产模式,供销持稳,但仍亏损严重。预计制盐企业三季度将再次调低生产负荷,亦或停产,以削减库存,应对市场供应过剩与价格走低。

    业界专家告诉记者,下半年,国内经济难言乐观,全球经济不景气压力很难缓解。在宏观经济经济形势严峻的大氛围下,原盐生产企业和两碱行业产能过剩、企业库存高企,市场供大于求格局还将长期存在,制盐行业正面临艰难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短期内原盐市场走出低迷困境的可能性不大,预计市场后期将以低位盘整为主。

 
关键词: 原盐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